杨提督~历史阴影里的名将[复制链接]
 4256     5
发表于 2004-2-2 22:41:06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事实上本文更适合发到历史区,但考虑到“红茶魔术师家族是专门恶搞的!”已经成了历史区的偏见,因此为了避免本文得到“红茶魔术师又开始恶搞了吧?”的不公道评价,只好发到这里了。

最近为了写《历史表象3:宦官~背负污名的英雄》而开始查阅我国古代宦官的事迹,之后就得陇望蜀的打算效颦一下田中芳树也来个《私撰中国宦官列传》,可后来又发现原来倭人已经完成了这个工作,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不过如果就此把已经写完的东西就这么扔掉又实在太过可惜。因此就打算把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整理一下发个单篇,于是本文诞生了。

            杨提督~历史阴影里的名将


一说到“宦官”这个群体,就总是会和“作威作福”、“凶家坏国”什么的负面评价联系起来,浮上人们脑海的水平面的也总是什么“十常侍”、“魏公公”一类的大反派。如果说宦官这种“帝之爪牙”的群体中还存在着什么正面人物的话,能想的到的恐怕也只有蔡伦与郑和而已。

至于在军事上,宦官的作用就更是被后人所轻视了,“平时跑来指手画脚博得个‘勇敢’的美名,关键时刻立刻躲在安全的大后方,一天到晚妨碍军官的指挥,还摆出一副讨厌的钦差大臣架子”,大概一说到军务宦官就会想到边令式那样的小人的不良形象吧。不过在历史上,毕竟也还是出现过如郑和那样统率着数万人的大舰队横行于海上或如童贯那样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另类宦官,下面要着重说的是唐朝时期一个一直在历史阴影处的名将~杨思勖。

杨思勖主要是生活在唐玄宗的时代,他的出身地是在罗州的石城,说起来本来是姓苏,“杨”是收养他的另一个太监的姓氏~这么说起来杨思勖似乎不是出生于大户人家,否则也不会被太监收养了。根据后世史书中“思勖有膂力,残忍好杀”的记录来看,应该说他具备成为一个勇猛武将的资质才对。

在他还是在中宗的身边担任宫闱令的时候,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和太子李重俊为了肃整武氏家族的影响而发动了兵变。他们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冲入武三思府中,杀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随后又带兵冲入宫中,想擒杀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和韦后。双方在玄武楼处于对峙的状态。

此时站在皇帝身边的的杨思勖请求出战,获得批准后一下子就砍下了李多祚的女婿、羽林军的中郎将野呼利的人头。在这场叛乱中野呼利的职务是前锋总管,应该是类似于先锋官那样的职务,无论怎么想都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将军。杨思勖具体是怎么做掉他的史书上的记载仅仅是“挺刃斩之”而已,不过从反乱军“多祚军夺气”的效果来看大概是类似于关羽斩华雄那样富于震撼性的华丽场面吧。

反乱军的士气因为杨思勖的缘故而一下子就崩溃了。此时玄宗又不失时机的开始了心理战,他趴在栏杆上伸着脖子对着反乱军的士兵大声劝诱道:“你们都是我最信赖的贴身卫兵啊,为什么要跟着李多祚那家伙造反呢?还是趁早醒悟,掉转矛头帮助我把李多祚这个叛贼消灭掉吧,我会重重的封赏你们的!”士兵们此时大概也认为李多祚没有成功的希望,于是兵变几个主要的将领一下子就死在了自己部下的刀下。

由于在本次事变中的活跃,杨思勖破格被提拔银青光禄大夫。后来李隆基—那个时候他的身份还不是皇帝,而是临淄王—发动了针对韦后的兵变。这个时候杨思勖根据后世史书的记录是“从临淄王诛韦氏”。李隆基在首都的时候曾经“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厚结其豪杰。”,也就是结识各种有力的人士作为自己的班底。现在想来,他们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吧—这么说起来,杨思勖的政治眼光也相当的出色呢。

总之,李隆基和杨思勖都通过这次政变走上了腾达之路:李隆基先是成了太子而后又当上了皇帝,而杨思勖则被李隆基“倚为爪牙”,逐步升到了右监门卫将军(这是《新唐书》的记录,《旧唐书》中则说是“左监门卫将军”)的高位。

李隆基在位的前半段时间被称为“开元盛世”,不仅是唐朝的全盛时期,就是称其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不为过,可以说是当时人类已知宇宙中各个方面都最为强大的国家。各种社会矛盾虽然还没有呈现出表面化的态势,但却一直如地下温泉那样在暗中涌动着。

在开元十年的时候,安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梅玄成发动了大叛乱,他给自己起了个颇为华丽的称号—“黑帝”,而且还得到了林邑、真腊、金邻等外国势力的协助,隐然形成了西南地区反对唐朝的军事同盟。梅玄成号称是拥有40万大军,虽然一般而言这样的宣传都有夸大的趋势,但从他控制的范围达到了“控三十二州之众”的地步来看,应该还是具有相当实力的,连安南府也被他攻克了下来。至此,安南地区几乎全部在他的掌握之中。

如果在越南的立场,这可以说是独立战争-至少也是民族起义;但对中国中央王朝而言则绝对是叛乱。总之,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不能不加以处理了,于是已经超过六十岁的杨思勖—这个时候已经当上骠骑将军了—主动请求前去镇压。因为是要到南方进行长距离作战,因此一般来说当事人都会遇到后勤供应和士兵水土不服的困难,当年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就吃了这方面的苦头。而杨思勖则没有从中央带领着庞大的军团开赴岭南,而是孤身一人抵达目的地后在当地招募当地人做为士兵,从而巧妙的克服了水土方面的弊端。

在募集到了为数十万的当地土人作为士兵后,杨思勖开始发动攻击。他采用的行军路线仍然是马援当年的故道,但很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成功的实现了作战的隐蔽性,以至当梅玄成得知杨思勖兵临城下的消息后竟然被吓的慌了手脚,“贼驴眙不暇谋,遂大败”,也就是说还没来得及构思出对策就被杨思勖闪电般的击败了。梅玄成本人则是在战斗中在被活捉,紧接着就被“临阵斩之”了。就战役流程来看相当的华丽,可以说是如同战争魔术般的奇迹。

杨思勖以少数临时招募的部队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域以异兵而得胜,实在是相当的不容易。仅仅是从在当地招募了10万大军后还保证了“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效果,仅就这一点而言就可以说是无愧于名将了。不过后面的事态发展则颇为残忍:杨思勖为了炫耀武功镇服当地居民而“积尸为京观”,也就是用被诸杀的叛乱者的尸体堆成了一个大台子,就儒家的世界观而言可以说是很不人道的行为。

在开元十二年的时候,五溪~大概就是在现在的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覃行璋又发动了叛乱,而杨思勖被任命为黔中招讨使,再一次奉命率领为数六万人的部队前往讨伐。这次战役的具体过程如何不得而知,反正结果是大获全胜,叛乱军仅仅被斩首的就超过了3万,其领袖覃行璋则被活捉。不过覃行璋的运气还算不错,李隆基赦免了他的罪行,把他任命为洵水府别驾~也就是洵水地方长官助理一类的职务。

杨思勖因为这次的胜利晋升为辅国大将军。而后他又因参加了泰山封禅的活动而成为骠骑大将军,拥有了虢国公的头衔,成了唐朝屈指可数的大军功贵族。从此,唐太宗时期立下的“宦官不得担任三品以上的职务”的规定终于被打破,也有人把这种宦官开始掌握国家实际军权的现象作为唐朝政治状况开始恶化的标志。

两年后,也就是在开元十四年,邕州又发生了以梁大海为首的叛乱,这场叛乱自邕州的封陵开始,逐步蔓延到了宾州横州等地,也就是现在的南宁一带,和日后的侬智高叛变的地区大致重合。如果就叛乱的规模来看仅仅是一次地方性的中等规模暴动而已;但就边疆地区带有民族色彩的暴乱接连不断这点而言,可以说在大唐王朝王朝开元盛世那华丽的屋檐下面,地基已经出现了些许的龟裂。

杨思勖在二月份从首都出发,在当年的十二月份得胜回朝,再一次把叛乱成功的镇压了下去,包括梁大海在内有超过三千人成了战俘,而从肉体上加以消灭的叛乱者则超过了2万,他们的尸体再一次被杨思勖作成了“京观”。

此后又过了两年,开元十六年时,岭南地区爆发了空前的大叛乱,这次叛军的领袖是泷州的刺史陈行范。泷州是在现在的广东西部地区,而在有的史书上陈行范又被写作了“泷州蛮”
,因此也许他是当地的土官也不一定。和他一起叛乱的还有何游鲁和冯辚。陈行范在攻破了岭南地区40多个州县后自称天子,而何游鲁与冯辚则成为了定国大将军和南越王,在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后,叛乱又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陈行范在中国南部掀起的这场大叛乱眼下被定义为“西南少数民族反对唐朝暴政的起义”,陈行范本人也是个“泷州蛮”,显然不是汉人。不过如果因此而得出“受虐的少数民族的革命”的结论应该也是很教条的,毕竟陈行范不是那种苦大丑深的贫下中农,他本身就担任了泷州刺史的职务,可以说是受到了相当的礼遇而大大的出仕呢。总体而言,唐朝是一个相当国际化的时代,在官员的选拔方面并没有把民族或国家出身作为太过重要的参考因素,无论是吐蕃人、高丽人或是日本人,只要具有相应的能力,都是可以担任要职的。因此我觉得陈行范与其说是个起义的英雄,毋宁说更类似如安禄山那样的野心家才对。

此时的杨思勖可以说是具有在南方作战的丰富经验,而且直到目前为之仍然保持着常胜不败的辉煌记录,于是讨伐陈行范的任务理所当然的又落到了他的头上。这一次不败的战争魔术师杨没有像以前讨伐梅玄成那样的托大,他在聚合的岭北地区的军力的同时还特别的带来了淮南的弩弓兵。在多山多林的南方作战骑兵的实用性当然不如弩兵,而为了对付陈行范要特意的从千里之外的淮南调动部队,可见这个陈行范应该是个比梅玄成要更厉害些的角色。

根据后世史书的记载,杨提督的镇暴队与陈行范的叛军似乎是直接在泷洲展开了主力决战,考虑到泷州是叛军的根据地,那么杨思勖应该是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前哨战后才推进到泷洲的才对。总之,谈不上优美但一定激烈的泷州攻防战爆发了,最后以杨思勖的大胜而告终。陈行范两个最有力的部下何游鲁和冯辚阵亡—也有记载说他们是在被俘后再被处死的,陈行范本人则成功的逃了出来。

从泷州地区地方志的记录来看,杨思勖攻入泷州城后,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使得当时粤西地区最繁华的泷州城被夷为平地。因为泷城化为焦土难以复原,以至不久后,泷州城便迁到开阳县城。而城内的居民也遭到了流放的处罚,这也是唐朝有数的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中的一次。

陈行范逃亡的目的地是深州--《旧唐书》中是这么说的,想必不会是当时河北的那个深州--腹地的云际、盘辽二个大洞穴,大概是计划像后世的方腊退守帮源洞那样的坚持战斗吧(顺便提一句,成功镇压方腊的童贯也是个有名的宦官武将)。而杨思勖则是率领着部队深入到高山密林的深处予以不间断的追击,经过一系列的战斗,终于抓到了陈行范,随后就取了他的性命。和陈行范一起死掉的还有他的六万部下,《旧唐书》的记载是“斩其党六万级”,而《新唐书》则是“坑其党六万”,这么说起来似乎是大量处死了俘虏的样子。

总之,这场南方版本的安史之乱在进一步扩大化之前就被杨思勖镇压了下去。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杨思勖已经是七十岁的高龄,如果就“老当益壮”而言可以说是赶超马援了,这也是他有记载的最后一次出战。

杨思勖早年在充满阴谋的宫廷中摸爬滚打,而在六十岁后则在是镇压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上建立了赫赫的的武功的,可以说为唐王朝南部边疆地区的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就某种意义而言,如果没有杨提督,唐王朝的危机大概会更早的到来吧。

虽然在杨提督军事能力上没的说,不过他的风评却很差,历史上的评价是“性刚决”、“鸷忍,敢杀戮好杀”,具有大量虐杀战俘的不良记录。据说被他抓到的战俘,大部分不是被活活的剥下了面皮,就是被从发际的地方被剥下了头皮,然后再来出去示众,实在是相当残忍的性格。他手下的将士们都对其相当的敬畏,甚至没人敢正眼看他。杨提督大概是身体力行的贯彻了马基雅威利“与其被人爱,不如被人怕”的教诲吧,在治军理念方面与北宋时期有名的宦官武将秦翰—在他死的时候有众多的士兵为之失声痛哭—是大大的不同。

南方的少数民族都对杨思勖“望风慑惮”,可以说是提起他的名字来连哭泣的小儿都会吓得住声,实在是如同刹神一般的存在。不过话说回来,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这也正是他“故所至立功”的原因,可见必要的残忍也是成为“名将”的重要条件之一。

杨思勖除了讨伐南部地区的叛乱外,大部分时间还是充当宫内太监的角色。有一次,一个名叫牛仙童的内给事在出使幽州的时候收受了当地官员的贿赂。后来这件事情败露了,唐玄宗勃然大怒,下令将其处死,而具体执行该工作的正是杨思勖。

对于牛仙童来说,被杨思勖处死实在是一件相当不幸的事情:他先是在架子上被绑了好几天,就在其陷入“惨不可胜”的半死状态时,杨思勖开始执行死刑了。杨砍掉了他的手足,之后给其开肠破肚摘心取肺,把他身上的肉一块块的剔了下来,牛仙童最后死于极度的痛苦中。

当然了,作为被处死的贪污官员而言,牛仙童并不怎么值得同情—后世的朱元璋把贪官活剥皮后作成标本的行为还得到了不少人的喝彩没,但在行刑过程杨思勖把从牛仙童身上剃下来的肉一块块的吃了下去,这实在是超过了必要程度的残忍,简直是到了变态虐待狂的地步。想到杨思勖慢慢的从牛仙童身上剃下一块肉来,在慢慢的吃掉,然后又举起刀切下另一块肉……简直就是三流恐怖电影中的场面,就连后世见多识广的史学家张昭远和贾纬在描写这段史实的时候也毛骨悚然,不禁发出了“其残酷如此!”这样的感叹。

在开元二十八年,杨提督那充满胜利与矛盾的一生走到了尽头,那时他的年龄已经超过了八十岁。杨思勖死亡的原因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不过在那个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偏低的时代,八十岁已经可以说是很难得的高寿了。作为一个有着在充满着害人与被害阴谋的宫廷中摸爬滚打,在杀人与被杀的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宦官来说,能够活到如此的高龄,大概是奇迹的杨所创造的最大的奇迹吧。

在杨提督去世后的第十五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有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王朝从盛世的顶峰一下子跌入了乱世的谷底,中国也从此再度陷入了数百年的战乱之中。



前正新盟最高评议会代理主席,宇宙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正新盟执政党代理总书记
沙发
发表于 2004-2-2 22:41:29 | 只看该作者

制作感言


啊,终于是完成了!虽然历史方面的考证文过去也写过不少,不过如本文这么态度认真的应该说还是第一次。虽然杨思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史书上通常也是作为“宦官误国”的活教材和高力士等人一起被塞如《宦官列传》中。不过就个人而言,我倒是觉得杨思勖一生的主要事迹是以铁血的手腕来贯彻“犯俺大唐者,虽远必诛”理念的英雄—至少作为一个中原的汉人而言应该如此,应该获得如卫青、陈汤、马援、狄青那样的正面评价才是。如果《中国武将列传》的作者田中知道有这么个人物,大概也会发出“在我撰写《中国武将列传》的时候竟然漏掉了杨思勖,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这样的哀鸣吧。

由此可以说,本文是多功能的:可以用来说明“俺们的唐朝是何等的伟大,连一个太监都是很有能力的武将!”;可以古为今用的拿来嘲笑一下越南方面;最后—也就是本文的本意了—描述了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名将,不败的战争魔术师杨那传奇般的一生。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一千万年银河、马伯庸等人的帮助,在此表示谢意。同时也对耐着性子把本文看完的读者们表示感谢。


本文的作者红茶魔术师,于2004年元宵节的前3天、情人节的前12天敬上。
前正新盟最高评议会代理主席,宇宙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正新盟执政党代理总书记

2

主题

199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板凳
发表于 2004-2-5 10:5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杨提督~历史阴影里的名将

居然不是恶搞吗.....可那个名字...
那么,请继续努力.
地板
发表于 2004-2-5 16:49:26 | 只看该作者

次期预告


在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超级大帝国唐王朝灭亡后,中国再度进入了混战的乱世之中,严格的说这样的乱世应该从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就已经开始了。经过百年的混战,再一次基本完成了中国在形式上统一的是北宋王朝。

北宋王朝的疆域和唐朝时期相比大大缩小,甚至不能控制长城以南的汉族固有领土。虽然就政治军事的相对实力上不及唐朝,但就经济科学文化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而言,北宋仍然可以说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北宋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乌托邦—农民起义始终在各地此起彼伏的进行着,但就整体宏观来看仍然是一个和平与繁华的美好的时代。在倭人的记载中,北宋的首都“梦之开封”是一个可以和唐朝在全盛时期的首都“花之长安”并列的超级大都会。

仿佛是特别作为“落后就要挨打”的反例,经济文化上世界第一的宋朝在军事上则令人惊讶的软弱,以致在历史上留下了“弱宋”这样不名誉的称号。这也就导致了各个地方民族政权的大活跃:辽、西夏、大理、吐蕃等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地方上虎视耽耽(一个叫金庸的小说家在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很形象的说出了这个时候中国的政治形势),因而各个民族之间的武力冲突也就特别的频繁,进而使之成为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说到“民族英雄”,北宋可能是历史上最为丰产的时期:狄青宗泽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也许岳家将应该算是南宋)……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从历史走入了传说,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的说书人与小说家口中与笔下所传诵的不朽的传奇。也许是这些英雄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致人们忽视了另一些人物的存在,而这些人也同样是在为了守护中国人(准确的说,是中国的汉人)的和平与自尊而挥动着武器,和异民族的叛乱军和侵略军英勇的战斗着。

在名为“北宋历史”的夜空中,有一些将星存在着。他们也许不是岳飞、狄青那样的耀眼的明星,但他们也在天空的一角,默默的发出自己那独一无二的光芒。

他们是北宋的宦官武将们。

请期待俺的下一部长篇历史连载:《北宋英杰传》(要不,叫《北宋英雄传说》?那个听来更响亮些?)
前正新盟最高评议会代理主席,宇宙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正新盟执政党代理总书记

56

主题

172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QQ
5#
发表于 2004-2-6 04:3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杨提督~历史阴影里的名将

恩,期待期待`~~~~~~~~~~~~~~~~~~支持一下的说。不过红茶,你真的确认不是在恶搞?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你决定放弃一切时的那种绝望。

6

主题

82

帖子

0

积分

游客

积分
0
6#
发表于 2004-2-7 17: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杨提督~历史阴影里的名将

下面是引用乐魂于2004/2/6 4:35出版的回复:杨提督~历史阴影里的名将:
恩,期待期待`~~~~~~~~~~~~~~~~~~支持一下的说。不过红茶,你真的确认不是在恶搞?
有同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不落的黄金狮子旗 ( 苏ICP备0502656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7 Comsenz Inc. GMT+8, 2024-4-27 23:29 , Processed in 0.279069 second(s), 3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