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干道

三十六计银英版

查阅导游手册

第一篇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第十三次伊谢尔伦攻略战

返 回

  “瞒天过海”指采用伪装手段,制造公开的假象,使对方失去警戒之心,寓暗于明,寓真于假,避开麻烦,渡过难关,从而 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此计中的“天”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使“天”变成聋子和瞎子。用“瞒”解除了“天”的威胁,“过海”也就不难了。

  瞒天过海的情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阳奉阴违。表面上顺从,暗地里不从。这样就使对方失去警觉,为“过海”创造有利条件。
2、制造假象。抓住对方弱点,制造假象迷雾,以假乱真,从中取利。
3、转移视听。把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使对方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意图。
4、隐迹潜踪。用欺骗的手段使对方暴露企图,而自己却不露形迹。自己无形而对方有形,当然会无往而不胜。

  杨威利的第七次伊谢尔伦攻略战就成功地运用了“瞒天过海”这一计。他深知凭自己手中的半个舰队和老弱残兵,从正面进攻伊谢尔伦必死无疑,因此必须使用计谋。

  在这里,伊谢尔伦的雷神之槌和驻留舰队,就是杨要“瞒”过的“天”,只要能使这两件武器失去作用,那“过海”——即占领伊谢尔伦就十分容易了。

  为此,杨先进行大规模的电子干扰,制造出“叛乱军就要进攻伊谢尔伦”的假象,然后将帝国的轻巡洋舰伪装成“被叛乱军追击”的样子,不虞有他的帝国军果然轻易地让轻巡洋舰入港。这样一来,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瞒天”的计划。

  接下来的“过海”可说是几乎一帆风顺,杨在没有让己方流一滴血的情况下,就让伊谢尔伦换了主人。这“瞒天过海”之计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就在于杨“瞒”过了帝国军,将轻巡洋舰送入了伊谢尔伦。如果帝国军从一开始就不吃这套,那杨也只好无功而返了。

第二计 围魏救赵——米达麦亚、罗严塔尔攻击海尼森

  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方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者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者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

  在此计中,“围魏”是“救赵”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真围还是假围,不论是明围还是暗围,“围魏”都必须能够引出“救赵”这个后果,否则“围魏救赵”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打算。

  “围魏救赵”有三种含义:
1、避实击虚。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薄弱之处,避实击虚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2、以攻为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敌兵压境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防御,就会越来越被动。应当利用一切机会进攻,打乱敌人的阵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3、以迂为直。在战争中,最直接的方式不一定有效,有时从旁袭击,比正面进攻更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听从希尔德的建议,挥军攻击海尼森,以解莱因哈特的巴米利恩之围,就是这一计的运用。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要救莱因哈特,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围魏”——即攻击海尼森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杨来救海尼森,而是逼迫同盟政府投降,然后让同盟政府命令杨停战,从而达到“救赵”的结果。

  但是话说回来,这一着实在是一步险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那莱因哈特就只有变成炮灰的份了。如果同盟政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拒不投降怎么办?如果杨不听政府的命令怎么办?还有,如果同盟的最高评议会拖拖拉拉,开起马拉松式的会议怎么办(虽然米达麦亚给同盟的时间是三个小时,但投降的决定显然不是最后一分钟才作出的)?……不过这些“怎么办”都没有成为事实,所以命大的莱因哈特自然可以好好地活下去了。

  《银英传》中另一个运用此计的典型例子,就是吉尔菲艾斯平定卡斯特洛普动乱时所采用的方法。这次战役几乎就是历史上“围魏救赵”战役的翻版,因此,就不用在下再多解释了吧?

第三计 借刀杀人——奥夫雷沙之死

  杀人可以分为愚笨和高明两类。愚笨者杀人,自己亲自出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虽然自己感到痛快,却难逃报复的魔掌和法律的制裁。高明者杀人,自己并不出面,而是假手他人,这样不仅达到了杀人的目的,而且转移了视线,落得两手干净。“杀人莫见血,见血非英雄”此之谓也。

  借刀,既有明借与暗借之分,又有诱借与强借之分,可见,要讲究借刀的方法和艺术,不能露出任何蛛丝马迹。所借之刀一定要锋利,否则杀人不成就会殃及自身。

  借刀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1、借人力。2、借财物。3、借条件。4、借谋略。5、借媒介。6、接舆论。7、借势力。

  哎呀,哎呀,怎么一说到此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奥贝斯坦阁下呢?他向莱因哈特进言,将奥夫雷沙毫发无伤地送回秃鹰之城要塞,目的就是借布朗胥百克公爵这把“刀”,来杀掉奥夫雷沙。尽管莱因哈特对奥夫雷沙恨得咬牙切齿,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也心有不甘,但最后还是照奥贝斯坦的意思去做了。因为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啊!

  下面再列举一下奥贝斯坦阁下运用此计的“光辉历程”吧:

  首先是威斯塔朗特事件。在这里,奥贝斯坦所借的“刀”就是布朗胥百克公爵,要杀的“人”也是公爵自己,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断,只是这把“刀”最后把吉尔菲艾斯也送进了瓦尔哈拉……

  其次是达列肯普。奥贝斯坦教唆达列肯普去逮捕杨,事实上也是“借刀杀人”,而且不管成功与否 ,对帝国都是有利的。成功的话,自然可以除去帝国的心头之患;就算失败,也有了一个干涉同盟的大好借口。但这把“刀”最后却断在了杨的手里……

  再来是朗格。当朗格设计要陷害罗严塔尔时,奥贝斯坦采取的态度是不闻不问。此时奥贝斯坦想使用的,应该是一个双重、甚至三重的“借刀杀人”计。首先利用朗格除去羽翼日渐丰满的罗严塔尔;然后再挑拨米达麦亚等将帅与朗格相斗,将朗格除掉;当事情闹得不可收拾时,再让皇帝莱因哈特出面,削弱米达麦亚手中的权力即可……至于他自己,只要在一边看热闹就可以了。

  毫无疑问地,在《银英传》中,最擅于使用此计的非奥贝斯坦阁下莫属啊。^O^

第四计 以逸待劳——亚姆立札会战

  在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所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敌劳,使己逸,这是掌握作战主动权,伺机歼敌的法宝。

  以逸待劳之计有三种含义:
1、养精蓄锐。足够的兵力是歼敌的必要条件。在自己的兵力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要尽量避免与敌直接交战,在退守中扩充力量,一旦抓住有利时机,便英勇出击。
2、疲敌劳敌。在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气势比较凶猛之时,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应采取诱敌深入、疲敌劳敌的战术,使敌人体力疲惫、士气低落,再后发制人,一举破敌。
3、等待时机。时机不成熟之时要善于等待时机,可以采取退避三舍、虚于应付、慢火煎鱼、故意拖延等办法与敌人巧妙周旋,时机一到,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歼灭敌人。

  面对同盟的三千万大军,莱因哈特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采取正面作战,而是采取了战略性后退、并诱敌深入的计策,以己的“逸”来待同盟军的“劳”。

  但这种等待绝不是干坐着耗时间——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同盟军休整完毕,调整好己方状态,惨败的只会是莱因哈特。所以莱因哈特从一开始,就在想方设法使同盟军“劳”:包括运走同盟军占领区的粮食,以及让吉尔菲艾斯去袭击同盟军的补给舰队。由此让同盟军疲惫不堪,士气也因补给缺乏而低落时,一举发动反攻,取得战役的最后胜利。

第五计 趁火打劫——尤里安取得地球教资料

  大凡敌方发生混乱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内忧,二是外患,三是内外交害。这些混乱就是敌方之“火”,我方应抓住机会,乘势“打劫”,这样不仅容易成功,而且能从中获得意外的好处。“打劫”要讲究时机和方法,否则如火中取栗,烫了自己的手,伤了自己的身。

  此计的含义如下:
1、乘危取利。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获利的意图有关。正常情况下求利,当然满足不了贪婪者的胃口。而在对方危机时取利,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落井下石。本来对方已有危难,我方再乘机给它制造更大的危难,直至把对方致于死地。
3、明助暗夺。对方后院起火,我方装出“救火”的姿态前去凑热闹,这样既不会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引起对方的注意。在“救火”的过程中,我方便暗中捞取好处,或在暗角再点“新火”。
4、入伙分利。火是别人放的,别人在趁火打劫,这时我方趁机插手,助上一臂之力,事成之后,论功分肥。

  用尤里安来作这一计的例子似乎不太好,不过……也没办法啦,谁叫这个例子这么合适的……

  在地球上,尤里安平日百般努力,也无法取得地球教的资料。但当瓦列率舰队抵达地球,开始清剿地球教时,等于就是在“点火”。这时的地球教总部一片混乱,平时戒备森严的地方,此时恐怕也是无人把守了。而这个时候,就是尤里安去“打劫”的最好时机。

  结果,工夫不负有心人,尤里安果然找到了宝贵的资料,令他这一趟地球之旅没有白跑。之后还跟随瓦列的舰队去参观了帝都奥丁,也算是一个额外的收获吧。

  只是,这样的“趁火打劫”是非常危险的,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尤里安在取得资料时也是惊险万分,差一点就被活埋在地球教总部……在运用此计时,要以自身的安全为优先,否则就可能会得不偿失。

第六计 声东击西——杨在巴米利恩引莱因哈特上当

  声东击西之计是一种制造假象使敌人上当,进而消灭敌人的制胜计谋,一般在我方处于进攻态势的情况下使用。“声东”是虚晃的一枪,所击之“西”是主攻目标。使“西”成为敌方的不备之处或不及之处,是保证此计成功的关键。

  此计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忽东忽西。我方没有固定的进攻方向,一会儿在此,一会儿在彼,敌方摸不清我方的真正意图,只好处处被动设防,穷于应付,时间一长必然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2、即打即离。时而前来挑战,时而远远离开,敌方以为我方要打,我方却没有打;敌方以为我方不打,我方却突然发动袭击。
3、发动佯攻。向甲地发动佯攻,借此吸引敌方的注意力,待敌方把兵力调到甲地,我方突然在乙地发起猛攻。
4、避强击弱。在我方忽东忽西的进攻下,敌方把主力布置在错误的地点。这样,我方就避开了敌之锋芒,打击其薄弱环节,一点点吃掉敌人。

  杨在巴米利恩会战中,采用的就是这样一计。他将自己的舰队隐藏在小行星带里,然后让一小部分舰队拉着陨石移动,由此使莱因哈特判断错误——将绝大部分兵力调至左翼,准备消灭杨的“主力部队”。等莱因哈特将此想法付诸实施时,杨的“声东”也就成功了。

  此时莱因哈特的大本营几乎处于真空状态,而这正是杨的“击西”,也就是杨的真正进攻目标。至此,杨的“声东击西”完全成功,若不是缪拉及时赶到战场,杨可能真的会改写银河的历史哦。

  其实这一计在整部《银英传》中用得并不少。在帝国的内战中,米达麦亚也曾采用“声东击西”来击败敌人。他用“且战且退”的方式,引诱贵族联合军进入莱因哈特所摆设的纵深阵中。实际上疾风之狼所采用的就是前述的第二种情况——“即打即离”,整个作战过程堪称绝妙。

  在实战中,这是非常实用的一计。

第二篇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杨的第十次伊谢尔伦攻略战

  此计的本意是凭空捏造,栽赃陷害。广义上指采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法,用虚象、假象欺骗敌人,使敌人产生判断失误和行为错误的一种计谋。

在此计中,“无”是迷惑敌人的假象,“有”是我方所要实现的真实意图。另外,“无”还可以指没有条件,“有”指创造出了条件。“无”无论直接生“有”,还是间接生“有”,其转换的过程都要巧妙而无破绽。

无中生有之计有三种含义:
1、凭空捏造。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事实,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陷害他人,为自己谋得利益。
2、以假代真。把假的装扮成真的,化假为真,以此招摇撞骗,试探风声,捞取好处。
3、无事生非。在敌人处于平静、无纷争的状况下,我方利用虚假的情报或制造谣言,使敌方发生混乱,然后我方乘机而入,收到出奇致胜的效果。

  杨的第十次伊谢尔伦攻略战……说白了就是偷袭啦。他知道这次和两年半前一样,是只能智取,不能力敌的。而再采取上次的战术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鲁兹提督毕竟不是那么好骗的啊!所以……杨从一开始,就用一长串的假指令,在“前线无战事”的伊谢尔伦搅起风波,从而引鲁兹上当。

  实际上,这一连串的假指令就是无中生有的“无”,占领要塞是“有”——也就是杨的真正目的。这些假指令弄得鲁兹晕头转向,甚至连来自莱因哈特的真命令也弄不清真假,最后他终于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率领舰队离开要塞,准备在回廊里伏击杨。

  当然鲁兹的一切行动早就在杨的计算之内,所以鲁兹非但没能伏击成功,反倒被雷神之槌打得凄惨无比……杨在此次战役中所采取的战术,可说是对“无中生有”这一计的最好诠释。

第八计 暗渡陈仓——“诸神的黄昏”战役第一阶段

  此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适合在我方不便正面进攻,而又另有可“渡”之路的情况下使用。“明修栈道”是做样子给敌人看的,以便吸引和牵制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暗渡陈仓”是我方所要达到的真实意图。修栈道要“明”,让敌人知道;渡陈仓要“暗”,掩人耳目。只有做到这一“明”一“暗”,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

  此计有以下三种含义:

1、以迂为直。本来在修好栈道之后我方通过栈道进攻敌人是一条捷径。但是,敌人在栈道附近伏有重兵,绝对不能硬碰。应当在修栈道之时,绕过栈道从后方偷袭敌人,这样虽然走了一条曲折的路径,却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2、以明隐暗。一明一暗两套方法同时使用,明的一套为假,暗的一套为真,用明的一套遮掩暗的一套。
3、以正蔽奇。“正”是用兵的常法,“奇”是用兵的变法。为了迷惑敌人,需要打破定式思维,用公开的常法掩护隐蔽的变法。

  呵呵……莱因哈特大人似乎成了宇宙历时代的韩信了……这次战役,真的很象楚汉战争时陈仓一战的翻版呢……

  众所周知,帝国和同盟之间的通道之一——伊谢尔伦回廊被同盟控制,且有固若金汤的要塞和同盟第一名将镇守,要从正面硬攻必然损失惨重……为什么不用另一条通道呢?

  于是,莱因哈特便故造声势,说要大举进攻同盟,派双璧之一的罗严塔尔率军去攻打伊谢尔伦,这也正是莱因哈特的“明修栈道”;另一方面,等全宇宙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伊谢尔伦后,却令米达麦亚以他“疾风之狼”的速度去占领费沙——这就是“暗渡陈仓”,也是莱因哈特的真正目的!

  此计成功的关键在于,进攻伊谢尔伦的力量一定要强到将同盟的注意力和有生力量吸引过来,否则后面的“暗渡陈仓”根本就无法实行。为此……莱因哈特动用了罗严塔尔,份量不可谓不重啊。

第九计 隔岸观火——费沙的立场

  此计的原意是在河的这边看对岸失火。比喻在别人出现危难时,袖手旁观,待其自毙,以便从中取利。

  使用此计的先决条件,一是有“火”可观,即敌方出现秩序混乱的局面;二是有“岸”可隔,因为在无“岸”的情况下,观“火”的风险是很大的。

  一般说来,在自己不宜出战,无力出战或不便出战时,均可以采取“观”的态度。

  此计的含义有以下三种:

1、先为不可能。在“火”旺盛的时候,切不可首先趋近取“栗”,否则会引火烧身。应当“隔岸”观察“火”的动向,这样可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待到机会到来时,再采取行动,定能一举成功。
2、坐山观虎斗。在通常情况下,外部矛盾的加剧会促使内部矛盾的缓解,外部矛盾的缓解会导致内部矛盾的加剧。在两虎相斗时,可以坐山静观,让它们互相撕咬,两败俱伤。
3、坐收渔利。“观火”不是最终目的,“观火”是为了取利。因此,在鹬蚌相争之时,要抓住双方不能自拔的有利时机,收取渔人之利,贻误时机,恐为他人所得。

  这一计……怎么说呢?应该说自费沙建立以来就在实行此计了。让帝国和同盟互斗,等双方都精疲力尽,费沙再来坐收渔利——这就是此计的运用。

  运用此计的要点之一就是要有“岸”可“隔”,一旦“岸”或“火”的情况发生变化,就要赶快调整策略,以免“引火烧身”。但是,费沙似乎并未注意到“火情”的变化……在对岸的点“火”者之一——莱因哈特,将火烧向费沙的所在地,把费沙从观众席强行拉上了舞台……

  此时费沙无“岸”可“隔”,那就只有被烧死的份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此计失败的例子。

第十计 笑里藏刀——安森巴哈行刺莱因哈特

  此计是一种表面和善而内心狠毒的两面派手法。虽然人人厌恶之,但在特殊的情况下,良善之人也不得不用。为消灭敌人,可以不择手段,何况笑一笑而已!在敌人力量相对强大,我方力量相对较弱,敌我双方的矛盾尚未明朗之时,适宜运用此计。

  运用此计的关键在于一个“笑”字。笑必须自然真实,掌握好分寸,使敌人“信而安之”。如果“笑”得做作,“笑”得过火,反而会引起对方的警觉。“笑”的目的是为了“藏刀”。无论何时何地,“刀”要藏在“笑”里,千万不能暴露出来,以防此计被敌人识破。“刀”可以明出,也可以暗出。“刀”一旦出鞘,要迅速果断,使敌人不及应变。

1、口蜜腹剑。嘴里讲的话比蜜还甜,心里却藏着一把杀人的利剑。正所谓“笑中有刀潜杀人”。
2、刚中柔外。表面上谦恭和善,骨子里却阴毒无比。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韬晦之术。
3、伪装顺从。一方面对别人表示诚心服从,按别人的意愿行事;另一方面心怀异志,等待时机,杀人越货。

  此时,正是莱因哈特取得利普休达特战役的胜利之时。安森巴哈将布朗胥百克公爵的遗体作为“礼物”,献给莱因哈特。不管怎么说,这是全面胜利的象征。此时此刻,就算是以莱因哈特的聪明,或是以奥贝斯坦的精明,恐怕一时都无法看穿安森巴哈的诡计吧。而这,也正是安森巴哈的“笑”。

  这一“笑”果然有效,他不仅顺利地进入了秃鹰之城要塞的主厅,而且还来到距莱因哈特极近的地方……此时不亮“刀”更待何时?一门手提型加农炮旋即对准了莱因哈特……

  安森巴哈精心策划了此计,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先用“笑”来麻痹莱因哈特,等对方失去警惕,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刀”……可能唯一令安森巴哈失望的是:他最终杀死的不是莱因哈特,而是吉尔菲艾斯吧。

  其实,这也等于杀死了莱因哈特……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鲁兹在乌鲁瓦希的牺牲

  在两军对峙时,在政治舞台上,在商业竞争中,获得全胜往往很难,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或做出一定的牺牲。李代桃僵正是这样一种舍小保大的计谋。

  此计以“李”表示作出牺牲的一方,以“桃”表示被保全的一方。因此,“李”与“桃”之间要具备内在的联系,否则无法完成替代的任务。要注意“李”轻“桃”重,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反向替代。

  此计有以下五种含义:

1、弃车保帅。此法在军事、外交、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诸领域无不适用。
2、弃子争先。弃子从表面上看失去了一些棋子,但有利于占据先手,达到全盘棋活的目的。
3、忍痛割爱。为了自己更大的利益,有时连心爱之物也不得不放弃。
4、抓替罪羊。本来自己有罪,却把罪名强加到别人头上,这样便能逍遥法外。这是一种阴险的手段。
5、代人受过。在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人即将遭难时,自己主动替他承担罪责。这是一种主动献身的行为。

  莱因哈特等人来到行星乌鲁瓦希后,随即遭到来历不明的人的袭击。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鲁兹主动提出替莱因哈特断后,以便能让大家逃走。

  此时,鲁兹提督就是“李代桃僵”中的“李”,而莱因哈特则是“桃”。鲁兹很清楚,此时必须得有人来做这个“李”才行,否则大家都要死在这荒凉的行星上,既然迟早都得有人牺牲,不如就牺牲自己好了。

  莱因哈特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因为“桃”重“李”轻,如果没法同时保全两个,那就只能牺牲“李”了……当然,莱因哈特绝不希望就此失去鲁兹,所以他在临走前,吩咐鲁兹“枪无法射击时就投降”,但是,事情后来的发展却远远出乎莱因哈特的意料……

  鲁兹死了,罗严塔尔的“叛乱”也成为了事实……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莱因哈特取得同盟军基地的资料

  此计比喻在实现主要目的的过程中,伺机取利,得到意外的收获。

  实施此计的关键在于“顺手”,即来去顺路,取之顺手,赢之顺时,得之顺便。如果在不顺手的情况下强行取利,不仅徒劳无功,而且会影响原有的主要目的的实现。

  但此计的意思并非是见“羊”就牵。首先要观察它是不是诱饵,敌人常常会留下饵食诱你上钩。其次要明确,小利终归是小利,不能代替自己的主要目的。只有在不影响主要目的实现的前提下,才能顺手去取以外之利。否则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去袭击同盟军的装甲车,一开始纯粹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因为卡普契兰卡基地的弗坎贝尔上尉在他们的装甲车上动了手脚啊!他们此时的第一要务,就是让自己生存下来,而同盟军装甲车上肯定有他们想要的氢电池。

  等莱因哈特他们偷袭成功,才发现同盟军的装甲车上除了他们想要的氢电池外,还有同盟军基地的详细资料。

  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当然没有不要的道理。莱因哈特和吉尔菲艾斯就老实不客气地“牵”走了这只肥“羊”——的确是很肥啊——因为利用这些资料,不仅可以知道同盟军的详细情况,还可以取得随即到来的战役的胜利,从而为自己的晋升创造条件。

  哎呀,莱因哈特大人的运气似乎一直都很好,从他第一次上战场就不例外了……这次“顺手牵羊”,当然也算得上是他运气好的一个例子。哎呀哎呀,有些大不敬了……怎么能说是运气呢,应该说是努力之后,得到的理所当然的褒奖吧……